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日月同辉炳千秋——缅怀“火炬司令”李绪鄂同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寒食祭祀介子推,清明追思李绪鄂。4月3日,“纪念李绪鄂同志逝世十五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我原计划赴京参加会议并提前准备好一份简短的发言稿,但因突发感冒而未能

寒食祭祀介子推,清明追思李绪鄂。4月3日,“纪念李绪鄂同志逝世十五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我原计划赴京参加会议并提前准备好一份简短的发言稿,但因突发感冒而未能成行,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然而感到欣慰的是,武汉东湖高新区一批老员工采用3D打印技术,赶制了一尊微缩版李绪鄂雕像,嘱托前往北京参会的中国高新区杂志社社长项耀汉带到会场,以此表达东湖高新区对“火炬司令”的缅怀之情。这尊雕像的原作安放在东湖高新区光谷广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湖高新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不断攀登世界科技的高峰。 提起这尊雕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2002年秋天,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的宋健同志来武汉视察,我在向他汇报东湖高新区工作时,特意邀请宋健同志参观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为李绪鄂老主任制作的一座纪念雕像。宋健同志马上接受邀请,要求调整第二天的行程,增加考察光谷广场的内容。同时向陪同的时任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介绍,绪鄂同志在推动中国高新区建设、“火炬计划”实施中功不可没,大家都感念绪鄂同志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第二天清晨,宋健同志一行驱车直赴光谷广场,在李绪鄂雕像前肃穆良久,并对雕像作者——清华大学刘少国教授连声赞叹:“非常像,特别是神态。”同时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可惜来不及准备一个花篮,我们应该向绪鄂同志送一个花篮。”宋健同志对绪鄂这位曾经的战友的真挚感情深深感染了我。 1991年7月,我受组织派遣到东湖高新区主持工作,李绪鄂同志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分管高新区建设,因此我有更多机会接触李绪鄂同志。我的第一印象是绪鄂同志很随和,平易近人,没有大领导的架子。当时东湖高新区建设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很差,管委会临时租借672医院一栋不到500平方米的房子办公,食堂很小,常常为接待问题左右为难。绪鄂同志好像知道我们的苦衷,反复告诫我们,接待越简单越好,回到家乡吃点武汉菜最好。遵照他的要求,我们有一次真的就在六渡桥一家简陋的老字号饭店接待绪鄂同志,点了热干面、烧卖、豆皮、面窝等武汉小吃,绪鄂同志很高兴,不断给予点评,席间还讲了很多汉口往事,表露出浓厚的武汉情怀。谈到汉口的繁荣,绪鄂同志说,“武汉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一是汉正街,二是东湖高新区,但从长远发展看,东湖高新区是最有希望的地方”。20多年过去了,这个预期真的被他言中了。 接触多了,绪鄂同志给我们更多的印象则是工作上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上个世纪90年代,武汉这座老工业城市正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阶段,没有更多财力保障高新区的园区建设,与全国高新区相比较,东湖高新区的建设相对滞后。绪鄂主任对此给予了严厉批评,在全国高新区工作会上也毫不留情。这个问题引起了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科委、市各部门支持下,东湖高新区先后启动了关东科技园、关南科技园建设,并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现在回想起来,正是绪鄂同志当时的“苛刻”要求,才倒逼我们奋起直追,迎头赶超,也才有了今天东湖高新区得以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 绪鄂同志对高新区建设的关心不仅仅停留在严格要求上,更多是去国家各部委为各地高新区建设争取到良好的政策,特别是贯彻国务院1991【12号】文件的政策,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细化,并一一落实到位。我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财政返还政策,仅东湖高新区短短几年就争取财政返还1亿多,这在当时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绪鄂同志非常关心创业中心建设,将其作为中小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重要平台,每次到武汉,他都要到创业中心调研,了解科技创业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引导科技工作者创业,绪鄂同志通过国家火炬中心支持武汉电视艺术中心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儒商》,这在当时而言,对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3年,绪鄂同志转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虽然不直接分管高新区,但仍心系“火炬”。我记得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区管理条例,绪鄂同志作为人大考察组一员到高新区调研,他四处奔走、积极推动,为国家高新区立法鼓与呼,为高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情殷殷,其意切切。 1991年3月2日,国务院12号文正式批准组建武汉东湖等27家国家级高新区,至今已25个年头。今天的武汉东湖高新区规划面积已达到518平方公里,从业人员47.6万人,高新区企业总收入已超过万亿元,成为武汉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在抢占新兴市场的制高点、推动武汉这座老工业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方面,高新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天当大家都由衷赞叹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奇迹时,一定不会忘记当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初创阶段的艰辛与坎坷,一定会更加怀念为中国高新区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火炬司令”李绪鄂同志。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cn/qikandaodu/2020/0529/332.html



上一篇:爆发式成长是新经济的新主题——关于新经济方
下一篇:中山火炬高新区大事记

中国高新科技投稿 | 中国高新科技编辑部| 中国高新科技版面费 | 中国高新科技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